魯億通計劃以現金支付10.61億元、發行股份支付19.99億元的方式,從嘉楠耘智的14名股東手中,收購全部股權,合計交易價格為30.6億元。
如果這起收購順利完成,嘉楠耘智將“借殼上市”,成為魯億通的全資子公司。而南瓜張也將持有上市公司6.73%股份,身家超過5億。
不過,這項收購案最終由于國內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客觀因素而終止。
嘉楠耘智第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上市嘗試,就此告一段落。
(2)轉戰新三板
此后,嘉楠耘智在資本市場銷聲匿跡了將近10個月。
再次出現時,嘉楠耘智已在備戰新三板。
2017年8月,嘉楠耘智開始尋求在新三板掛牌。
時運不濟,當年9月,對加密貨幣及交易的規范監管之風驟然襲來。
轉戰新三板期間,嘉楠耘智分別于當年10月、11月7日、11月21日、11月30日四次收到股轉公司征詢意見,均被問及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以及持續經營能力。
2018年3月,受外界因素影響,嘉楠耘智最終折戟新三板。
(3)再戰港股
新三板失利后,嘉楠耘智并沒有像上次一樣選擇沉寂。
2018年5月15日,嘉楠耘智重整旗鼓,再次踏上上市的征途。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港交所。
成也比特幣,敗也比特幣。在2018年數字貨幣行情遭遇寒冬、監管仍舊不明朗的大勢中,憑借礦機業務帶來的利潤和發展前景已經難以支撐嘉楠耘智登陸港股市場。
11月15日,港交所官網信息顯示嘉楠耘智的IPO申請已經失效。
雖然屢戰屢敗,但嘉楠耘智仍在謀求上市機會。市場猜測,科創板或者美股,都可能成為嘉楠耘智的下一個方向。
2019:或喜、或憂
在資本市場數次碰壁的嘉楠耘智,在2019年初始,等來了好消息。
3月12日,據證券時報消息,嘉楠耘智已完成一輪金額高達數億美元的融資。完成此輪融資后,嘉楠耘智的市場估值將高達數十億美元。
隨后,嘉楠耘智方面也確認了該消息并表示,接下來將會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生態方面布局,以芯片為切入點,搭建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大的生態平臺。
這一重大利好,使低調的嘉楠耘智受到了市場極大的關注。
畢竟,在加密貨幣如今的行情下,以礦機為主要業務的嘉楠耘智能獲得如此巨額的融資,著實令人振奮。
只是悄然之間,嘉楠耘智的內部也發生了巨大變動。
今年1月30日,嘉楠耘智變更工商登記信息,早期三位聯合創始人之一、嘉楠耘智大股東、執行董事劉向富退出高級管理人員行列。同時,監事秦風嶺也變更為此前的公共事務總監屠松華。
據此前嘉楠耘智遞交港交所的招股書,劉向富持有嘉楠耘智17.6103%的股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同時也是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他和另外兩位創始人張楠賡、李佳軒通過一致行動協議控制公司。
據嘉楠耘智內部人員消息,此次劉向富離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其與公司整體戰略發展存在分歧:嘉楠耘智的管理層希望繼續將公司建設成為專注于加密貨幣挖礦和人工智能芯片的制造商。
與競爭對手比特大陸不同,嘉楠耘智本身不挖礦,也不經營礦池,大多數領導層希望保持這種狀態,以便將來更好實現IPO。劉向富對此并不認同,因此選擇離職。
雖然劉向富的離開,遠沒有詹克團和吳忌寒“斗爭”那般奪人眼球,但還是會給嘉楠耘智帶來動蕩。
只是,在數億美元融資的“大喜”中,這點“悲”就顯得不那么顯眼了。
如果:可惜沒有如果
如果當初,南瓜張自私精明些,沒有書生意氣地捍衛比特幣世界,而將阿瓦隆一代礦機用于自有挖礦,或許南瓜張已經成為比特幣世界的主宰。
如果當初,南瓜張沒有因為對技術的執拗,放棄礦機組裝業務而專注芯片,或許就沒有后來的吳忌寒和比特大陸。
如果當初,搶在比特大陸之前發售了阿瓦隆A6礦機,或許現在礦機市場的王者就不再是比特大陸。
但是,哪有那么多如果。 圖:嘉楠耘智創始人張楠賡
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很早就意識到礦機業務的局限性,齊齊將目光聚焦在了人工智能領域。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南瓜張和他的嘉楠耘智:三次抉擇錯過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