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很多人安利大疆的新產品 Osmo Pocket,小型手持攝像機。因為我覺得在嚴格意義上,這是大疆第一款突破消費級的產品。消費級不是一條曲線,而是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點,勢如破竹。沒過,潛心修行。就像當年的蘋果 4。無人機除非在電池,重量,安全和監管上有重大突破,不然依然是一個主要用于商業用途,其次有錢人玩具的這么一個定位。但把無人機里的核心云臺穩定技術和智能識別軟件拿出來做手持 4K 攝像機,就瞬間 PK 掉 GoPro,有了與手機鏡頭分庭抗禮的機會。大疆是個偉大的公司,但也許它能在未來的視頻時代真正改變普通人的生活。
●我家的保姆阿姨有一天很突然地告訴我,她信了基督教。而她還從來沒有去過教堂,沒有讀過圣經。我問她,為什么選擇信呢?她說,因為有奇跡。我又問,那你向神祈禱什么呢?她說,祈禱我改掉自己的暴脾氣,修復和兒子的關系,以及告老還鄉后千萬不要再打牌賭博。我當時很震撼,心想這些東西不是自己去改變的嗎,竟然也要求神來解決。深聊下去,我發現阿姨代表了很大一個群體。她今年 50 歲,內心對老年生活充滿了不安全感,怕錢不夠,怕病,怕孤獨。神對她來說是內心的依靠,也是她傾訴的唯一對象。出于不想干涉別人信仰的原因,我沒有再去問太多。如果有一種方式能讓人更靠近安寧和愛,那沒什么不好。必經誰沒有信仰呢?信科學,信自己,和信蒼天大地,沒有太大的區別。
●最近有好幾個關系非常好的女生朋友開始緊張而積極地研究買房,有的是為了結婚生子,有的是快到 30 依然單身,但完全有能力自己在北京安家。買房對于年輕人來說,百分之多少是出于居住剛需,多少出于理財,多少是出于不安全感,我不知道。但大多數人習慣了過去 20 年不斷上漲的房價,習慣了地產作為最好的投資標的,也習慣了把房子作為婚姻的條件。不過,房子之于年輕人,也是一種自由的束縛。我們所擁有的所有東西,是在定義自己,也是在限制某種人生的可能性。
●今年以來進行了很多實驗,比如上線一個新產品,參與一些新業務,連接一些身邊的人,跑步上下班。其中一個是嘗試了文字播客這種形式。兩個人用微信聊天,然后把對話整理成文章。文字的好處是生產和編輯成本低,信息接收高效,易于傳播。對于我與對話的另一方,可以身處不一樣的城市甚至國家,尤其適合有社恐傾向或不善言談的對象。而我,尤其喜歡站在記者或主持人的角色,去挖掘對方的有趣。每個人都是有趣的,無一例外。有趣不依靠身份,學識,幽默,或表達。有趣來自于不同,來自于存在即合理,來自于殊途同歸,來自于相遇必有因。
●佛教的數理邏輯如此之強,強到推理到最后,佛教本身都消解了。有一本書叫《佛祖都說了些什么》,作者是個邏輯極其嚴密的自由撰稿人。這本書從頭至尾推理了佛法正確性的可能性。簡單地說,佛學是科學加上神學。神學更多是出于幫助人解脫的宗教本質和自古需要依附于政治的宗教形式,但科學的部分卻是可以去證偽,推理,思辨的人生哲學。其中,無常,非二元,空,都是非常迷人的科學思想??茖W這個詞,并沒有精準的定義,隨著時間的變化,被堅信的被推翻,被鄙夷的站上舞臺。我不認為科學是”客觀真相“,因為世界是不是客觀的,都還未知。我也不認為科學是“可被重復驗證的”,因為驗證的手段是人的感官,同樣是主觀的,雖然感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和手段的延伸。最終是目的的不同。精神的歸精神,物質的歸物質。不過,古希臘人有句話叫“因為無知,所以相信”。我們總是試圖去知道,推導,知道更多。但如果你“知道”了,你就不會”相信“。無條件地”相信“某件事,可能恰恰是屬于人類的巔峰時刻吧。
●特別能說的網友霍炬兄,也特別能辯論。他曾經和太太西喬就”數學是不是世界的本質“這個問題辯論了 11 個小時。可想而知家里養的貓的感受。在這個問題上,我也和他產生了激烈的辯論。結果是沒有結果。但我們就一個分支話題達成了一致。就是小孩子應該先學微積分,高等數學,再學初等數學。他說,微積分和函數式編程都是符合人的天性的,而結構化和初等數學才是反人性的。而我說, 那也應該早點學概率論,因為概率論相比起經典數學,是更接近本質的世界觀。如果可以,我希望以后能花點時間免費給小朋友們開一節數學課,教他們如何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數學,統計學,和邏輯的美。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我殺死了平行宇宙中的自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