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比特幣還有一個關鍵的優勢,那就是系統使用成本低。這一點可能會比較奇怪,因為一筆交易,交易費可以達到幾十美元,而且每年要消耗相當多的電力。這方面我覺得應該這樣考慮:
持法幣的用戶也能通過第三方服務公司提高自己手里法幣的安全性,可傳輸性和可編譯性。
這些第三方服務公司叫銀行。
安全性的提高是通過托管銀行,每個支行的實體安全措施和各方面電子安全的投入。
可傳輸性是通過類似SWIFT和ACH網絡達到的。
可編譯性是衍生品,就是投行干的事。
為了提供這些服務,每個銀行要花上巨額開銷去保證自己不被黑和維持接入各種價值傳輸網絡的鏈接。如果出現故障,要通過法律制裁的方式提供拜占庭容錯,這個代價也不低??删幾g性更不用說了,這種活不到一百萬美元一般投行是不愿意干的。
這是因為一個隱含成本的存在,那就是信用成本 (cost of trust)。這種成本的總額是很高的,相對比特幣挖礦成本要高好幾倍。原因很簡單,用傳統的方式把新的節點加進來,又希望拜占庭容錯,難免會增加開支,也就是說這件事是positive marginal cost。比如說,一個銀行本來有一百個用戶,現在增加到兩百的,成本一定會提高。如果銀行本來提供個人貸款,接下來提供房地產貸款,成本也會提高。但是比特幣不一樣,十個用戶,或者十億用戶,用于轉賬,還是用于賭博,對維護系統的成本沒有什么影響。 04新的金融系統
這些是區塊鏈一些基本的優勢。不過,這些也只是一種基礎,最后還是要通過應用落地。我過年的時候看了一個電視劇,叫Halt and Catch Fire,有句話我覺得特別好。里面有個人說:
“Computers aren't the thing. They're the thing that gets you to the thing."
我覺得,我們可以改一下,說 "Blockchains aren't the thing. They're the thing that gets you to the thing." 這些thing到底有哪些,我先列舉幾個我覺得有代表性的:
貨幣:比特幣能做到 medium of exchange, unit of account 和 store of value ,于是就可以當貨幣使用了。比特幣也有一些方面用戶體驗比較差,比如說用比特幣計價就有點奇怪。這方面可以用穩定幣來彌補。
資產通證 (asset-backed tokens):所謂的通證化,就是把某種價值附加到區塊鏈上面的價值載體。這個價值可以是電子的,比如說數據存儲空間,也可以是實體的,比如說通過里察途合約 (http://iang.org/papers/ricardian_contract.html)。這樣就把區塊鏈的優勢帶到了越來越多的資產和價值。專注通證化的公司每次都能收一些手續費。
交割房地產:如果房子本身所有權已經通證化了,就可以把這個通證和一堆穩定幣打到一個智能合約,等雙方都滿足條件了就自動交割。這樣完全省去了交割過程的多種手續和托管中介。房子的所有權也變得無可置疑了,省得后面賣方賴賬。
農業:農業其實是一個四方市場,分別是買方,賣方,供應商(種子,肥料,勞動力等)和資金(比如說借貸)。每一方都帶來自己的一些價值,但是像農民這樣信息不完整的,很容易在交易過程吃虧。當每一種價值都被通證化之后,就可以形成一個非常透明和高效的市場。把這些都打到一個智能合約里,就消除了某一方作惡的可能性。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不可篡改的信用記錄,增加他們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貿易融資 (trade finance):貿易融資一般是三方市場,主要角色是買方,賣方和銀行。每一筆交易的周期比較長,價值也比較大,又經常是一種跨國交易,里面的手續和費用會一步步提升,因為信用成本越來越高。當運輸的貨物通證化之后,就可以把貨物通證和穩定幣打到智能合約,自動履行合約。
其實后面三個例子都是一個原理,就是利用區塊鏈的安全性,可傳輸性和可編譯性實現一些金融應用,消除當前應用里的信用成本和由于不誠信造成的損失,從而逐步建立一個更好的金融系統。而且每個應用都有價值轉換的流程。我們的OSEN,作為一種價值轉換網絡,正是整個系統的樞紐。我覺得這件事還是很值得做的。
Eigen Capital (http://eigen.capital/) is a leading decentralized finance firm, specializing in market making, alpha generation, OTC trading and building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for the cryptocurrency mark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