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島核電事故爆發,核電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階段性的發展低潮;2014年,東歐地緣政治的危機所導致的俄歐緊張關系,導致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一度陷入困境;2016年左右,亞洲地區空氣質量的下降,使得人們不得不嘗試壓縮煤炭、石油與火電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而北美地區高企的電價,則更是貫穿了美國經濟下行時期的始終,讓那些購買力下降的民眾的生活雪上加霜。
二、去中心化經濟體系的挫折
受上述多重因素的刺激,輿論對發展安全、獨立、清潔、廉價的新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作為高效發展新能源的方式之一,分布式發電也順勢進入了能源行業的視野,在這樣的情況下,定位于去中心化經濟系統信任連接器的區塊鏈開始在能源行業躍躍欲試:
2016年4月,首筆由區塊鏈系統驅動的電力交易在美國紐約完成,兩名布魯克林居民通過使用基于區塊鏈的能源交易APP,在互不相識的情況下,跳過電網公司直接對接,完成了一筆電力交易。
一時間,“能源+互聯網+區塊鏈”成為業內最關注的組合之一,而能源系統的去中心化格局,也就是彼時業內參照分布式計算機系統所提出的“能源互聯網”概念,亦似乎成為了一個觸手可及的目標。
然而,可能性的存在,并不等同于事情一定會發生,縱觀當時的能源行業,有兩種發展新能源的思路,一種是中心化的大基地能源;另外一種則是上面所提到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能源。
在這兩種路線當中,大基地能源的發展模式比較簡單,只要將傳統能源體系中的原有組成部分逐漸更換成新能源、并進行一些電力傳輸技術上的調整與改進即可,相比之下,分布式能源雖然更為理想化、也更具革命性,但面臨的阻力相應的也更多:
由于能源行業過去的交易模式一直是統購統銷、行政化色彩比較濃厚,而并沒有適應去中心化交易體系的政策與市場體系,因此,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技術約束之外,政策與市場規則也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需要行業有關部門專門為去中心化能源經濟體系量身定做相應的框架。
從后來的情況來看,正是來自于市場規則方面的約束,阻礙了能源去中心化的趨勢,導致目前的能源行業未能夠實現理想中的C2C交易模式。
與其他行業的信息撮合中介(比如銀行)不同,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行業,其物流體系安全運行的基礎是要建立在需求(用電負荷)與供應(發電功率)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兩者之間出現比較大的偏差,將會引發電力系統的異常甚至崩潰,直接殃及經濟的運行。
這種對能源穩定物流的剛性要求,決定了像電網這樣的能源電力中介必須要擔任著信息撮合與電力物流合二為一的角色。
這樣一來,對于去中心化的能源個體而言,如果不通過電網公司的撮合平臺來對接電力交易信息,很可能就無法享受到電力的物流服務。這一點是能源行業跟其他領域的明顯區別所在。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行業主管部門在進行去中心化能源經濟系統的設計時,往往就無法繞開像電網這樣的中心化中介。
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由于去中心化能源的交易會對中心化統購統銷的交易模式造成一定的沖擊,進而影響能源中介的利益,因此在能源供應權的下沉過程中,信息撮合與物流服務職能二合一的能源中介有時會表現出維護中性化能源交易模式的傾向。
比如在B2B交易方面,能源中介機構有時會努力掌控交易規則制定的主動權,再如在C2C交易方面,能源中介仍然會維持統購統銷的模式,從而將能源交易的“C2C”模式變為實際上的“C2B”,上述措施,使得目前的能源行業仍然維持在一個較為中心化的狀態,而沒有呈現出早些年業界所預期的、行業供應格局的完全去中心化。
另一方面,除了市場體制的影響之外,部分能源與數字化技術的不盡人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能源供應權的下沉,對人們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影響。
在體制與技術的雙重約束下,能源行業供應格局的去中心化進程受到了很大阻力,而幾年前大放異彩的能源區塊鏈技術的地位也開始變得尷尬起來。
圖:LO3的TransActive Grid世界上最早的區塊鏈能源項目,也是目前為止最知名的同類項目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行業 | 區塊鏈+能源:一個獨特的垂直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