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奇葩的是,bitFlyer有個“一鍵販賣幣”的功能,加密貨幣買入和賣出間存在價格差。比如比特幣在普通交易所的中間價是43萬日元,bitFlyer的買價可以達到44萬+,賣價則是42萬,也就是說平臺會收取大額“手續費”,盡管他們聲稱自己沒有手續費。而它唯一的優勢是能夠能保證單子100%成交。
換做中國用戶這是不能忍的,究其根本,是日本中老年投資者已經用慣了這個平臺,慢慢相信了它的品牌也就懶得換了。老年人學習能力是有的,但習慣這個東西嘛,就很難改了……
在注重金融功能的大市場環境里,日本區塊鏈的IT發展和應用落地,就顯得步履維艱了。
輕落地
雖然日本主流的虛擬貨幣應用就是個人金融業務,但官方當然是希望區塊鏈技術能夠盡快落地了。
在一手造就如今日本區塊鏈行業局面的日本金融廳所主導的官方研究會中,日本瑞穗集團的數字革新部、三菱綜合研究所等智庫屢次出現,并作出各種報告;
GMO踏入礦機行業卻鎩羽而歸;日本樂天集團整合其區塊鏈業務為“Rakuten Wallet”,對加密貨幣支付市場野心勃勃;
區塊鏈孵化器BINARYSTAR和瑞穗牽頭成立的Blue Lab、Omise Japan旗下的Neutrino以及HashHub等眾創空間也在為一些機構提供區塊鏈技術工程師培養;三菱銀行推出穩定幣…… 在金融科技領域,日本的確有些突破,如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廉價、高速、安全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統。瑞穗主導的用于金融交易領域的聯盟鏈,在高度確保安全性的同時,消除了中間各種操作步驟、削減貪腐、縮減周期和管理費用等。
除了金融交易,他們還開發了一個“供應鏈Box”項目,在物流環節能保證所有產品的存貨量,未來可能會在全球性制造業有廣泛市場,尤其是日本的汽車、航空、家電制造業。
雖說金融科技和區塊鏈重合度較高,但它畢竟不能等同于區塊鏈。日本各行各業都是求穩的打法,一切以安全以及合法性為先,穩扎穩打培養人才,新意不多,而實際區塊鏈落地主要還是集中于金融系統。另一方面,目前日本區塊鏈與日本傳統互聯網相同,仍然及其依賴海外程序員。
除去B端和G端(政府端)業務,日本區塊鏈更加乏善可陳,比如Dapp。
《加密豬》
有個比較有名的鏈游叫《加密豬》(Crypt-Oink),實際上就是去年我們玩爛掉了的加密動物園系列卡牌收藏。居然也與日本的金融巨鱷SBI集團搞起了合作。
再比如畫作交易平臺BLOCKPUNK,經常有些畫師在上面畫畫加密貨幣娘化形象、區塊鏈的小漫畫故事之類的,也有硬核藝術創作。阿虛本來還想在上面找些少兒不宜的東西,可惜沒有。想來也是,漫展賣本子血賺,何必來這里?
目前大多數日本Dapp用戶和玩家對于Dapp的看法還是“Dapp”=基于ETH的去中心化App。據說今年金融廳會放開幣種白名單,請EOS和TRX快去解救日本的Dapp玩家吧。
除了對To B業務的主觀看好,區塊鏈落地艱難還有另一重客觀因素限制――日本的區塊鏈和移動互聯網革命是在交叉進行的。
沒來過日本的朋友很難想象,即便在東京,無現金率不超過20%。這20%之中信用卡占了大頭,移動支付工具的份額少的可憐。門店遍布亞洲的薩利亞餐廳,在發源地日本卻連信用卡都不能使。
來日本旅游,還是多備些現金吧。
移動支付那么方便不用,卻提倡用比特幣購物……
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2018年日本市場上才出現了一個略有知名度的本土移動支付軟件“PayPay”,普及率只能說一言難盡。
要說最詭異的,就是一個名為MONA的PoW幣。它的Logo就是顏文字,我只能說,這很日本。它是干啥用的呢――在推特、Line(日韓地區最大的社交網站)和2ch論壇(現5ch)等SNS上面相互打賞,其它就沒有什么使用途徑了。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日本區塊鏈:和這個民族一樣的“擰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