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Julian Koh
編譯:氪12、Diana
加密社區關于Cosmos和Polkadot之間的差異有過大量討論,這兩個項目都側重于區塊鏈的互操作性。如果你對這兩個項目還不太熟悉,不妨可以先訪問一下Linda Xie(@ljxie)的推特,上面有一個“推特頭腦風暴”較好地解釋了這兩個項目,還提供了一些學習資源。
盡管有很多帖子解釋并強調了兩者之間的差異,但老實說,我覺得社區里很多人其實沒有徹底理解“Cosmos vs Polkadot”之間的差異,有的存在偏見,有的忽略了細節。所以,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對這兩個項目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包括架構性權衡、哲學差異等。
那么,為什么要構建一個新區塊鏈?
坦率地說,人們之所以更愿意從頭開始構建特定應用的區塊鏈而不是基于現有平臺編寫一個智能合約應用程序,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如果你基于現有智能合約平臺可能無法為你的應用程序提供所需的靈活性和定制化功能。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應用程序需要自定義哈希函數,那么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寫入的話可能需要支付很多gas費用,因為每次在以太坊虛擬機(EVM)上執行的時候都需要調用一次函數。不僅如此,除非這個函數能夠在其他應用程序中被廣泛使用,否則你的提案很可能不會被批準。相比之下,從頭開始編寫自己的區塊鏈,你可以自由靈活地設計區塊鏈核心邏輯,充分滿足自己的應用需求。
第二個原因是“自主權”。在智能合約平臺上構建應用程序的時候,會迫使你必須遵循協議的規則和治理方案。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因素會影響到用戶體驗,比如阻塞時間、Gas定價、以及狀態變化決策(比如區塊鏈回滾)等。
如果使用具有自主權的獨立區塊鏈能夠為應用程序提供無縫通信能力,因為這些應用程序可以在獨立區塊鏈上的獨立狀態機(state machines)運行。 Cosmos和Polkadot都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因此Cosmos帶來了“中樞-和-區域”(Hub-and-Zone)模型,Polkadot推出了“中繼鏈/平行鏈”(Relay Chain / Parachain)模型。
本文會介紹這兩個項目的大致情況,并會重點梳理這兩個項目之間的差異。
01
差異#1:本地化安全 vs. 全局化安全
Cosmos和Polkadot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安全模型下運行。簡單地說,Polkadot的工作原理如下:
Polkadot網絡架構
平行鏈(Parachains)是Polkadot網絡中的區塊鏈,這些鏈有自己的狀態機、自己的規則、以及自己的本地區塊生成器(校對者)。各個平行鏈本質上是一個獨立的狀態機,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獨立功能,一致性算法,交易成本結構等。在Polkadot網絡中,所有平行鏈都是母鏈――也就是中繼鏈(Relay Chain)的子節點,而中繼鏈中包含了所有平行鏈中組合的“全局狀態”部分表示。中繼鏈有自己的共識算法:GRANDPA共識,該算法可以快速確定鏈中的區塊。通過這個模型,Polkadot網絡中的區塊鏈可以在“共享安全”模式下運行――如果中繼鏈具有1000個驗證器能夠保證高度安全,那么任何連接到中繼鏈的平行鏈都能受益于這種強大的安全性,同時子鏈對自己狀態機和其他本地規則的“自主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還能與數百個其他區塊鏈共享安全保護。
不過,這種模型的缺點是中繼鏈中的驗證器對任何鏈中的狀態變化都有最終決定權。舉個例子,中繼鏈的驗證者可以處于某些原因,不斷拒絕來自某個特定平行鏈的區塊,甚至可以永久地阻止該平行鏈被納入到全局狀態之中。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Polkadot網絡試圖通過改組驗證者來確保他們可以驗證隨機的平行鏈,大幅減少驗證某個特定平行鏈的可能性。此外,Polkadot網絡還設立了一類叫做“漁民”(Fishermen)的特殊驗證人,他們會不斷檢查驗證人是否存在惡意行為。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誰是地表最強跨鏈項目?一文看懂Cosmos和Polkadot五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