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無差別但有條件的準入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金融的覆蓋范圍。就目前行業發展現狀來講,DeFi的進入除用戶教育的門檻外,更重要的是DeFi對用戶資產的審查(如MakerDAO),即在擁有一定量的通證資產的前提下,用戶才能真正進入并使用DeFi。金融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進,擁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廣泛的覆蓋人群?;谕ㄗC資產的DeFi用戶與基于信用的金融用戶可能存在較高重疊,但是,在理論上依舊存在傳統金融尚未覆蓋的DeFi用戶。
DeFi采用區塊鏈技術,可提高交易數據透明度,確保交易的不可逆和一定程度的審查抵制。DeFi在防止政權主體惡意通貨膨脹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區塊鏈技術具備源代碼開放,交易行為不可逆,交易信息不可篡改、公開可查詢和交易標的(通證)可溯源等特性。相較于傳統金融業,DeFi信息透明度顯著提高。源代碼開放和非中心化運行的機制在防止政權主體惡意通貨膨脹方面具備一定優勢。
在用戶觸達方面,DeFi與金融都存在覆蓋范圍不足的弊端。此外,鑒于行業發展現狀,DeFi還面臨著技術風險和落地應用存疑的劣勢。雖然傳統金融產生日久,并已滲透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基于信用和風險控制,依舊有一定的社會群體無法享受金融服務。而DeFi基于通證資產的用戶準入,在現階段已將大多數群體排除在外。技術風險和落地應用是整個區塊鏈行業所面臨的風險,DeFi也不可避免。
3
DeFi前景:百舸爭流千帆競
3.1 DeFi類項目數量較多,以ETH公鏈為主陣地
DeFi概念產生以來,目前符合條件的區塊鏈項目已有上千個。據Github,DeFi可分為分散交換協議、穩定通證、貸款協議、衍生協議/預測市場等。據金融業的劃分標準,可將DeFi重新分為:貨幣銀行服務(如發行穩定通證)、非貨幣銀行服務(如貸款協議)、證券業金融服務(如分類交換協議、衍生協議/預測市場、捆綁協議、基金協議),其他未包括的金融服務(如標記化協議、KYC/AML/身份認證、應用/工具、分析、其他)。顯而易見的是,現階段DeFi多集中于發行通證、融資、交易和相關金融工具類領域。 部署于Ethereum公鏈的DeFi類項目為數最多。一方面由于Ethereum公鏈出現時間較早,并且是第一個支持智能合約的公鏈項目,成為早期DeFi類項目開發者的首選。另一方面,DeFi概念的創造者Brendan Forster是Dharma Labs的聯合創始人,而該項目也基于Ethereum公鏈開發,此外表現最為耀眼的MakerDAO亦是如此。
3.2 “通證銀行”的先行者:MakerDAO
區塊鏈項目MakerDAO具備發行穩定通證和抵押融資的職能,從金融的產生與歷史進程看,初步具備了“通證銀行”的雛形。
MakerDAO可發行穩定通證DAI,DAI由通證超額抵押擔保發行,和美元保持1:1錨定,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非中心化穩定通證。MakerDAO基于ETH網絡運行,DAI是其內部的穩定通證,發行方式分兩種:一種是用戶可以使用Maker平臺的智能合約,通過對持有的ETH通證進行抵押,創建CDP(Collateralized Debt Positions,抵押債倉),隨后CDP賬戶的持有者就可以在抵押品支持的額度內生成穩定通證DAI。另一種即通過OTCMaker數字通證交易平臺,使用法幣買賣DAI。
MakerDAO滿足了投資者的融資需求。在傳統金融領域,出于風險控制的要求,銀行等金融中介對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方面有嚴格限制。DAI的發行方式之一即通過抵押ETH創建CDP。理論上,只要擁有ETH即可通過MakerDAO獲得一定比例的融資,用于擴大收益或對沖風險。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4月底,已有超過230萬枚ETH鎖定在Maker的智能合約中,DAI的總供應量達8307萬美元。
在目前的金融體系中,銀行占據著重要的一環,可能不僅擔負著依據國家政策和經濟運行情況發行貨幣的重任(如美聯儲),而且有參與調控宏微觀經濟、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監督社會經濟運行狀況等職能。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DeFi:未來“代碼世界”的主宰――DeFi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