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亟待解決的“競爭合作”悖論
生態屬性是區塊鏈能否大規模應用的第四個關鍵因素,因為它定義了一個應用是否可行的臨界量。區塊鏈的主要優勢在于網絡效應,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潛在優勢激增;但同時,其協作也更趨復雜。舉例來說,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數字媒體領域的牌照、許可使用費支付等問題,就需要在大量數字內容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海量的協調。
天然的競爭者之間必須一起合作,這種競爭合作悖論正在被解決,但已經被證明是區塊鏈應用規模化的最大阻礙。問題不在于識別網絡,甚至不是最初的認同,而是在于對系統、數據、投資等監管決策的產生和管理達成共識。要克服這個問題常常需要贊助商(如監管機構或行業機構)來起帶頭作用。此外,必須確保對參與者的戰略激勵是一致的,這在高度分散的市場中很難做到。在某一些行業應用可行需要的合作門檻遠低于另一些行業,而在某些行業里,甚至需要建立跨行業的網絡才能產生實際收益。
企業應該采用何種戰略路徑? 基于我們的調研和由此建立的認知,我們將采用以下結構化的方法來回答這個關于區塊鏈商業戰略的經典問題。
1. 在哪條賽道上競爭:關注具體而有潛力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領域充斥著海量應用,企業在面臨選擇要去抓住具體哪個機會時往往無所適從。事實上,可以采取一種務實而懷疑的態度,結構化地縮小選擇范圍。
第一步是判斷這個應用場景是否有巨大的、可獲得的實際價值。只有客戶的真實需求和痛點出發,才能避開所謂的開發者陷阱,真正發揮區塊鏈解決消費者摩擦的作用。
先找到真正的剛需痛點,才能從可行性、局限性的層面對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潛在商業價值做精確分析。而更進一步,需要結合行業概況、公司的專業能力等來做決策。公司必須對各環節上的細微差別有所了解,才能確定投身方向才能獲得可靠的投資回報。而如果一個應用根本不滿足可行性和投資回報的最低要求,那么公司根本不用考慮后面一部要采取哪種區塊鏈策略。
2. 如何競爭:根據自身市場定位來優化區塊鏈戰略
一旦公司找到了一個有潛力的應用場景,那進入第二步,根據目標市場的定位來制定競爭策略。我們之前對于可行性的討論,大多局限于企業自身可以影響的范圍,即使是技術和資產限制也可以通過一些權衡和調整來形成一個可行的方案。但我們這里要說的是,公司在區塊鏈方面的戰略將受兩個最重要的市場因素決定,而這兩點恰恰是公司本身很難通過主觀努力改變的:
一、市場支配地位――企業對于該場景中主要參與者的影響能力
二、標準化和監管壁壘――該場景對于監管許可和協調標準的需求程度
這兩個因素對于確定公司的最佳戰略路徑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是實現協作的必要條件。區塊鏈的價值在于網絡效應與協作,所以需要各方共同遵守一個標準才能夠實現價值――多個單一的區塊鏈與傳統數據庫相比并沒有優勢。隨著技術的發展,終將出現市場公認的標準,而對非主導標準的投資則將完全浪費。 制圖McKinsey&Company
先從公司在市場上的地位出發考量,決定在這四種戰略路徑中(領導者、召集者、跟隨者、進攻者)選擇哪一種,然后再來看具體應用場景上先關注哪一個。
領導者
市場領導者應該立即采取行動,保持其市場地位,并從自己的優勢出發利用機會制定行業標準。如果在一個政策和監管壁壘較少的場景,占有主導地位的玩家完全有機會建立市場標準的解決方案。
對這類公司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不作為,這將導致他們失去擴大競爭優勢的機會。采用了行業領導者戰略路徑的一個例子是Change Healthcare,作為美國最大的獨立的醫療行業IT公司之一,他們推出了企業級的醫療區塊鏈平臺,用于處理索賠和支付。
召集者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麥肯錫報告:炒作背后,區塊鏈真正的商業價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