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關鍵問題是區塊鏈領域的監管。為澄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首先質疑給出監管規定是否具有意義。如果有意義,那么應該在何種程度上,以及怎么監管。
雖然這是一個巨大而棘手的問題,但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國家甚至城市已經開始制定基本規則。例如,中國已關閉其國內交易所并禁止 ICO。另一方面,日本和瑞士因有利的監管環境,已成功地吸引了區塊鏈業務。紐約發布了 BitLicense,特拉華州和愛沙尼亞允許人們遠程注冊區塊鏈公司。
其次,我們認為新興法規不應反映特定群體的利益,而應該使每個人受益。例如,我們知道市場壟斷可能很猖獗,而且非常大的金融機構可能會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如果監管的起草和評論對社區開放,那么只有適用于每個人的法規才會產生效力。因此在倫理上有一個觀點,即監管機構在起草法規時應該包括并歡迎社區受影響部分的參與。
然而,這種情況并非總是可能發生,因此另一條途徑在于自我監管。例如,學術研究的許多領域,以及可以說是互聯網本身,都主要是由相關社區的代表監管的。這些機構制定了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這些規范并沒有給出強力執行機制,但仍然相當成功。凝聚人心有助于降低對外部監管的需求。
區塊鏈在倫理、人權方面的應用情況
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關注如何將倫理和人權應用于區塊鏈。然而,這種關系是雙向的。硬幣的另一面可能更為重要,即區塊鏈如何用于倫理和人權事業。
2015 年,全球的 195 個國家中,有 193 個國家通過了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image
這十七個目標反映了全球最為緊迫的一些人權和倫理問題。
實現上述目標的策略包括:大量價值和信息的轉移與分發;大量人員、數據和貨物的跟蹤和識別;公共、私營和民間部門間的工作和資源的協調。所有這些策略都需要信任、透明度和問責制。更重要的是,相比起需解決問題的嚴重程度,這些工作存在長期人手不足、資金不足。此外,持續發展需要許多機構和基礎設施的支持。雖然我們時常認為它們理應存在,包括獲得金融服務、土地和所有權契約、有效的法律系統和文件(例如,出生證明、結婚證書、健康記錄和身份證明等),但它們往往并未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
對于此,區塊鏈技術支持實現安全、快速、可靠和可追蹤的數據和價值交易,必將大有裨益。
例如,為 80 個國家的 1 億多人提供食物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已經在銀行轉賬上省下了數百萬美元。類似于BitSpark和BitPesa等平臺,顯著地提高了匯款效率。在那些遭受政治不穩定或通貨膨脹失控的國家中,匯款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保領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正計劃利用區塊鏈技術降低間接成本,提高透明度,并為個別項目提供直接捐贈,即“用于有效環保的公平金融”(Fair Finance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還有一些項目使用區塊鏈追蹤供應鏈和產品溯源。 Everledger追蹤礦石從礦山到最終客戶的過程,以防出現存在固有剝削的血鉆貿易。Provenance使用供應鏈追蹤水產品等流通過程,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索賠和污染審查的公共衛生監督。沃爾瑪(ZDNet 報道:沃爾瑪實施了 IBM 的食品可追溯性區塊鏈)和 Maersk(ZDNet 報道:Maersk 實施了 IBM 的食品可追溯性區塊鏈)正在尋求建立類似的計劃。
聯合國聯手ID2020,意在為難民群體及其他有需要的人提供作為許多社會職能基本先決條件的數字身份。Bitland與加納政府合作為土地和地契提供確保持久、可審計的數字記錄。 Amply項目與南非政府合作,為學齡兒童建立了區塊鏈數字身份和補貼管理系統。
越來越多的科學和醫學研究正在尋求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支持。例如,用于提高臨床研究質量的區塊鏈技術。共享敏感\有價值和可識別的醫學和科學數據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前所未有的安全數據共享和聚合,從而促進醫學的進步。同樣,區塊鏈也可應用于新藥和醫療器械的上市后的監測。SolarCoin等舉措有望通過太陽能激勵社會福祉。
雖然區塊鏈這項技術的發展還不到十年,但上述實例展現了區塊鏈技術可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潛在影響。 但與所有技術一樣,區塊鏈的影響取決于人們對它的使用方式。因此,現在應著手考慮和探討確保區塊鏈發揮其良好潛力的最佳方法。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兩面看問題:區塊鏈與倫理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