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恐慌(Panic)
金德爾伯格指出,經歷幾年泡沫后,經濟(資產價格)狀況類似于行進的自行車,自行車需要持續前進,否則會變得不穩定。
資產價格一旦停止上漲并開始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價格將很難再上升,他們需要盡早將資產變現,賣出行為最終將導致恐慌,有時候恐慌是瞬間而至,有時候恐慌逐步到來?;ヂ摼W泡沫破滅后,恐慌幾乎立即發生,而在金融危機期間恐慌的到來花了幾個月時間。
在恐慌時分,之前興奮的購買被恐慌性的拋售取代。投資者開始傾售其持有的資產,價格螺旋式的向下掉,Margin Call(追加保證金通知)催繳保證金和資產負債表的惡化都加速了這一過程,溢出效應顯現,市場超跌。正如資產價格在泡沫的亢奮期高得令人瞠目結舌,在泡沫的恐慌階段則遠低于其內在價值。
泡沫恐慌階段的敘事被欺詐、維權和追責主導。在泡沫的早期階段,媒體上呈現的都是泡沫的積極故事,盈利的投資者對自己的判斷過度自信,相信價格的上漲將永遠持續下去,市場各方的樂觀預期有著完美的自我實現和自我強化的正反饋機制。欺詐的種子卻已然埋下,更多難以界定的行為也被用來粉飾報表,以充分享受泡沫帶來的高價增發和期權收益等紅利,并且不會有人去追究。到了恐慌階段,媒體上充斥的都是欺詐、貪污和濫用,虧本的、陷入絕望的投資者尋找替罪羊并責怪他人引誘其參與泡沫投機,市場各方的悲觀情緒相互交疊強化,推動價格跌入深淵。例如,震驚世界的安然財務造假其實由來已久,但在20世紀90年代相對景氣的市場環境中無人深究,到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后的恐慌時期,開始有投資機構質疑安然的盈利模式和財務報表,隨后公眾關注,監管機構介入,真相大白于世。
3BTC的“泡沫周期”
BTC價格呈現明顯的“泡沫”周期。BTC有其內在價值,但BTC的交易價格類似股票,經常脫離基本面,經歷持續大幅上漲到暴跌的過程。
歷史上,BTC價格經歷了三輪“泡沫”周期。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為第一輪價格周期,其中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為上行階段,上漲幅度達10636倍;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為下行階段,下跌幅度達94%。2011年11月至2015年8月為第二輪價格周期,其中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為上行階段,上漲幅度達623倍;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為下行階段,下跌幅度達84%。2015年8月至今為第三輪價格周期,其中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為上行階段,上漲幅度達99倍;2017年12月至今為下行階段,跌幅最深達84%。
3.1 BTC的變革置入
典型的BTC泡沫周期都有變革的引入。2009年1月3日,第一枚BTC誕生,人類社會正式引入BTC,BTC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成熟的應用,BTC經歷一年多的考驗而未崩潰后,啟動了第一個“泡沫”周期。BTC第二個“泡沫”周期時,BTC作為安全、可驗證和不可篡改的電子支付手段受到認同,BTC的成功帶熱了山寨通證,BTC的避險屬性得到廣泛認同。到了BTC的第三個“泡沫”周期,區塊鏈2.0崛起,Crowdsale得到驗證后興起,Crowdsale成為區塊鏈領域的主力融資方式,CryptoFund涌現。
每個BTC“泡沫”周期引入的變革都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在BTC和區塊鏈的擁躉者眼中,其或是替代當前以國家信用為支撐的法幣體系,或是替換當前西聯、Paypal之類的支付系統,或是改變當前互聯網的價值傳遞方式和變革當前的融資模式。
3.2 BTC的繁榮階段
樂觀情緒和投資增長推動了BTC“泡沫”的擴張。BTC和其他通證均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變革所帶來的利好被人們放大,直接體現為BTC和其他通證的價格上漲,進而吸引更多的用戶、組織和投資進入市場,通證價格上漲和資金涌入形成正反饋,整體市場的風險偏好提升,杠桿增加。在BTC的第三個“泡沫”周期時,上述“泡沫”繁榮階段的狀況都有發生。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行情 » 至暗時刻:BTC的“泡沫”周期――冰點展望之三